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召开。两会即将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物流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高铁物流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代表认为,河南已率先在全国路网中心位置建成超过2200公里里程的“米”字形高铁网,为发展高铁物流提供了强劲支撑。他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高铁物流的发展,但我国高铁初期以“客运专线”立项,货运功能薄弱,运力闲置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同时多式联运标准化滞后,制约物流效率提升。
梁留科代表认为,发展高铁物流,急需加快适货化改造,推进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这既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五五”规划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任务。
“现在的高铁网络覆盖了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如果高铁物流发展起来,那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梁留科说。
全国政协委员、乌恰县政协副主席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建立三级物流体系,让“快递进村快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乌恰县政协副主席阿衣木沙·托合塔洪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的物流问题,尤其是那些交通不便、物流网络覆盖不足的偏远地区。过去,由于一些村庄距离城市远、缺少快递员和快递站点,当地村民的包裹常常无法及时送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网购体验,也制约了当地特产的销售。
为推动解决农村物流问题,她提出建立三级物流体系,整合资源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快递覆盖到每个乡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发包裹。
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付诸实践。现在,新疆的农村快递服务基本覆盖到建制村,客货邮相关运营主体实施“快快合作”、客货邮进村新模式,增加快递进村投递班次。农民收发快递更便捷,当地特产顺利销售到全国各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阿衣木沙·托合塔洪代表说,提出的提案不仅是反映问题,更是希望改变百姓生活。每份提案的背后,都是政协委员对民生问题的深刻关切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宝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卫:畅通农产品进城物流渠道
“畅通农产品进城物流渠道,让田间鲜味直达百姓餐桌,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方便城市居民生活。”2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宝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卫在隆尧县与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座谈交流时说。
农产品销售难、流通损耗大,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物流企业代表,履职3年,李建卫思考最多、呼吁最多的就是农产品供应问题。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鲜技术”“保障鲜活农产品品质安全”……李建卫经常深入生鲜超市经营一线,穿梭于田间地头,认真倾听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和建议,以及农户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的这些期盼。
今年全国两会,李建卫代表再次聚焦这个方向,准备向大会提交一份关于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议。他认为,冷链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民生工程。建议加快偏远地区现代化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运输,打造绿色冷链网络。同时,推广“生产基地+冷链配送+生鲜销售终端”的产运销一体化模式,建立高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确保农产品新鲜度。
李建卫常说:“作为人大代表,就要把老乡们的急难愁盼变成国家政策的着力点。”他坚信,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将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将稳步增长,乡村振兴的目标将逐步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打造“兴村共富链”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建议,通过科技创新、全链条协同、联农带农机制优化等举措,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构建“科技+生产+加工+流通+品牌”融合体系,打造“兴村共富链”,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破解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等情况,徐冠巨提出,以全产业链思维破解瓶颈,让“农业产业链”成为“兴村共富链”。
对此,徐冠巨建议,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数字化技术,提升乡村产业链附加值。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建立联合创新机制,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在乡村产业的转化与应用。
围绕“土特产”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打造县域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向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集聚,打造县域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创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可持续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直销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探索多种共富利益联结路径机制,使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大对青年返乡创业特别是投身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