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48.8 万亿商品消费增速放缓 3.5%,全国两会聚焦消费矛盾!
最新动态
48.8 万亿商品消费增速放缓 3.5%,全国两会聚焦消费矛盾!
2025-03-107

图片




图片

在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消费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经济领域热议焦点。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呈现 “商品消费需求端动能不足、服务消费供给端创新滞后” 的双重特征,这一论断为行业转型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方向。



商品消费:需求端制约成核心矛盾




图片

2024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4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消费仍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但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家庭债务负担加重以及大宗商品消费意愿回落,成为制约商品消费的主要因素。以家电、服装等传统品类为例,其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反映出消费者对非必需品支出的谨慎态度。

为激活需求,政府通过 “以旧换新” 政策加力扩围。数据显示,2025 年家电补贴品类从 8+N 扩展至 12+N,新增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补贴,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商品消费超 1.3 万亿元(政策目标)。然而,国产高端品牌渗透率不足、部分领域依赖进口的现状仍待改善,如何通过品质提升与技术创新填补 “质量缺口”,成为供给端改革的重要课题。






服务消费:供给端短板亟待突破






随着人均 GDP 预计突破 1.3 万美元,我国服务消费需求进入快速释放期。服务零售额增速高于商品消费,但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文旅、养老、医疗等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适老化产品与个性化服务供给不足,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形成反差。例如,冰雪经济2023 年规模达 8900 亿元,2024 年持续增长(行业预测),但沉浸式体验、文化 IP 衍生服务等新业态仍处于探索阶段。

针对这一矛盾,商务部提出 “对外开放、对内放开” 双轨策略:一方面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引进国际优质服务资源;另一方面放宽健康、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 “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消费季” 等创新场景落地。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多地出台二十余项细化措施 ,推动餐饮、文旅、家政等服务提质扩容。






零售超市行业:供需两端协同破局






作为连接商品与服务消费的核心场景,零售超市行业正加速转型以适应新趋势:

需求端精准激活:通过开发自有品牌降低成本,同时引入进口商品、健康食品满足升级需求;结合社区场景打造主题营销活动,提升用户粘性。

服务化边界拓展:从单一零售向 “商品 + 服务” 综合体转型,增设餐饮档口、家政对接、社区养老驿站等功能。例如,盒马鲜生通过 “餐饮 + 零售” 模式,日均服务超 300 万人次(2023年数据)。

数字化深度赋能:利用小程序提供个性化推荐、积分兑换服务,部分企业试点 “仓储店 + 即时配送” 模式,库存周转效率提升 20%。

政策协同创新:响应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优化供应链布局,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将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创消费中心,重构社区商业生态。




两会释放的信号表明,消费复苏需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双向发力。零售企业需从 “卖货渠道” 向 “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通过需求洞察与供给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商品与服务融合的消费闭环。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服务领域开放深化,消费市场有望在供需动态平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