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为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强化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即将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办法》坚持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解决问题,要求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的标注位置更加清晰明显,便于“查找”;要求使用更大字体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便于“识读”;要求按照年、月、日的顺序直接标注保质期到期日,便于知晓食用期限。
“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拟于5月上线运行
为进一步畅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集中用餐单位内部举报渠道,鼓励引导食品从业者及相关人员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充分发挥社会共治作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已开发“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将于5月份正式上线开通。
《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发布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利剑”作用,部署《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该计划明确,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反映强烈,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将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对抽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形成监管闭环,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新版《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国家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版《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GB/T 18760—2025)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级,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化、多元化转变。互联网经济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远程诊断、智能客服等新型售后服务模式。新标准聚焦新技术应用、服务质量提升,提出了及时响应、专业可靠、便捷可及、公开透明等4项售后服务总体原则,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者、销售者、授权服务商等售后服务组织及其服务人员的要求。结合新形势,补充了配送、延保、回收等售后服务类型,以及基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售后服务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有关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等。
新标准将为完善不同消费品细分领域售后服务要求提供总体指导,有助于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对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意义。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考核结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考核结果。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消费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组织检验检测能力验证项目15项,考核检验检测参数25个,累计核查检验检测能力1472项次,结果合格1385项次,不合格87项次,总体合格率达94.1%;其中,“3D打印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等4项能力验证实现全部合格通过。
能力验证是国际通行的检验检测机构质量考核手段,可针对检验检测机构“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技术和管理能力进行核查,客观评价检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能够有效促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和国际互认。针对本次能力验证核查不合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监管总局将建立整改台账,通过“机构自查、技术复检、动态跟踪”监管机制,确保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整改到位。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先进测试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分析等前沿检验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力度,助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加大全国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制定了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紧盯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果蔬保鲜剂滥用等突出问题,聚焦校园食堂、网络销售、连锁快餐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和直播带货、餐饮外卖等新业态,加大抽检力度,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法从严处置,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中介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发布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中介合同(示范文本)》。此举旨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中介合同”的相关规定转化成为消费者、经营者在开展中介服务时“定分止争”的保障,破解中介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顽疾,切实守护交易安全。
中介服务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促成各类交易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费标准不透明、服务内容模糊、个人信息泄露、违约责任不清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对原工商总局制定的《居间合同(示范文本)》进行全面修订,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最新表述,将合同名称变更为《中介合同(示范文本)》。新的示范文本针对中介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条款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明确的参考范本。
该示范文本包含了中介服务的信息披露要求、收费标准、服务内容、个人信息保护以及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清晰、具体的合同范本。同时,为充分尊重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当事人可对示范文本进行增补、修改和删除。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示范文本为消费者权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有效防范了中介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