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根据摩根斯坦利等机构的预测,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将在2029年之前占据全球50%左右的经济体量。业内多家机构预测,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若将更为广泛的产业链计入其中,一些机构则预计今年就会突破万亿元大关。
什么是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指以民用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保障、衍生综合服务等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低空”是指垂直范围原则为真高1000米以下,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具体划设高度范围”的空域。
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尤为突出。根据《全球无人机市场洞察报告》,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350亿美元。艾瑞咨询分析,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同比增速,在2026年可能突破400亿美元大关。
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
数据显示,迄今
我国无人机企业数量 | 超过2万家 |
无人机相关专利申请量 | 超过25万件 |
2024年我国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市场规模 | 增至17.2亿元 |
低空载人已然成为科技公司的新竞争焦点。根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在深圳举行,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这段航程坐船需要2小时以上,费用140元,而乘坐出租车的费用则超过500元,地面总长150公里,而直线距离只有41公里。
行业发展催生技术迭代。一年后(2025年4月),国内首创基于三涵道构型的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该飞行器续航里程超8公里,最大飞行高度超1公里,最大速度超60公里/时。在自动驾驶模式下,飞行员可以解放双手,专注于高空作业或其他任务。该飞行器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飞行体验等娱乐领域。
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发布了《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指出,预计今年下半年起,eVTOL将频繁试飞。到2027年,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能实现eVTOL商业化、打“空中出租车”的目标。2030年大城市将基本进入低空经济时代,eVTOL将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展望未来,来自艾瑞咨询的分析指出,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低空经济运行规则、设施与航空器标准等相关规定有望落地。因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雷达等,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以适应低空飞行活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