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武汉商业总会《每周商务动态》
最新动态
武汉商业总会《每周商务动态》
2025-06-225

2025年23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5620

政策发布】

1.商务部: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举措落地见效

619日,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介绍,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一年多来,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方案”。在提升货物贸易自由便利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便利化通关模式,即“预先报备、提前审核、车到即过、箱到即拆”模式,吸引马士基设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中转货物靠港到出运时间缩短50%;在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发布实施,聚焦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3个行业领域,有效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在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方面,上海政府采购云平台上线“对标改革专窗”,涵盖货物、服务、工程的2200多个采购项目已按高标准规则要求实施,1000多个项目发布中英文公告。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抓好落实,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举措落地见效,充分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同时,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国际商报)

商务视野

1.切实将服务消费巨大潜力转化为强劲消费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服务消费”。服务消费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近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撰文指出,我国服务消费发展面临收入不稳,居民闲暇较少,流动人口城市化不足、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破解。

服务消费的主要特点

服务消费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各种非物质性、非商品形式的服务所产生的指出。不同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有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需要更稳定的收入增长支持、需要更多闲暇时间、需要更集中的人口和更家庭化的消费场景、需要更强的供给能力。

一是服务消费边际效用递减效应更弱、消费上限更高,同时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突出,是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的重要抓手。商品消费多以满足生理和功能性需求为主,边际效用递减速度较快,例如居民不会在短时间内重复购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而服务消费更强调精神、情感和体验层面的满足,边际递减效应弱,具有持续升级和反复投入的特性。这种结构性的差异,使得服务消费可以成为支撑消费扩容和改善的重要动力源。同时,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突出,2024年我国服务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8.8%,显著高于第一产业(22.2%)和第二产业(29.0%)。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可能走弱。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稳定就业形势、保障民生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服务消费的本地化特征突出,可以有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城市活力。商品的供需过程分离,生产环节可以集中在特定地区再行销全国。服务消费具有供需同步性,大部分服务消费支出都在本地实现,消费者的支出直接转化为本地的收入和就业,可以形成“消费在哪里,收益就在哪里”的直接效应。这种本地化特征使得服务消费对区域经济具有更强的内生拉动作用,可以增加各地区的城市活力、促进区域间经济平衡。

三是服务消费契合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并且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服务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结构从商品到服务的升级趋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优质的教育服务能够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增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能力;丰富的文化体育服务能够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全体居民的服务消费水平,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社会个体更加平等地参与收入分配。这是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

四是高质量的服务消费能够加速技术扩散,推动知识型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数字文娱、远程医疗、专业咨询、研发设计等领域,服务消费已经成为技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在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高质量服务供给往往直接参与到技术创新链条中,成为推动知识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扩大高质量服务消费,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增强经济增长动能。

我国服务消费恢复进度明显滞后

一是我国服务消费整体稳步增长,但尚未恢复至2020年之前的趋势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服务消费整体上稳步增长,2013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从20130.5万元提升至1.3万元,增长1.6倍;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上升至2024年的46.1%,提升6.4个百分点。但在2020年居民消费受到较大的外生冲击后,商品消费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更快的恢复速度,到2021年就恢复到趋势水平之上。服务消费经过4年尚未恢复至趋势水平。截至2024年,服务消费仍较趋势值低2.6个百分点,恢复进度明显滞后。

二是我国当前的服务消费水平相对与发展阶段略显滞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40个经济体的历史数据显示:服务消费占比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每提高1万美元,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约可提高1.4个百分点。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对应的服务消费占比应超过50%,而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之存在4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服务消费水平的差距更加显著。2023年美国服务消费占比为66%,日本、法国、英国均接近60%,德国为50%,较中国高出5-20个百分点不等。

三是住房服务消费在服务消费中占比最高,住宿、养老、金融等服务占比很低,改善型服务消费占比有所下降。2023年居住服务(含自住房服务和租赁房服务)占服务消费比重为34.6%,虽较2013年下降,但仍然在各类消费占比最高。旅馆住宿、社会保护(含养老、慈善救助等)和金融服务在统计上全部归于“其他服务”,但“其他服务”占服务消费比重很低,不足3%。改善性较强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娱消费占比在2019年后下降,反映出近年改善性较强的服务消费的增长较为受限。

当前制约我国服务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是服务消费收入弹性较高,居民收入形势转变对其影响更大。统计发现,服务性质较强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娱消费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说明在收入增速提高时,服务消费的增长会超越收入的增长;在收入增长减速时,这些服务消费也会呈现比收入形势本身更为显著的下降幅度。相反,主要体现为商品性服务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类消费的收入弹性均小于1,这说明这些消费相对收入变动的较为刚性,在收入形势变动中受到的影响会相对服务消费更小。2020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接连受到公共卫生事件,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冲击,居民收入预期稳定性有所减弱,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制约。在这一背景下,服务消费因为有着更高的收入弹性,受到拖累更深,恢复进度不及商品消费。

二是社保体系对服务消费的支持有待加强。当前我国社保体系的突出问题是覆盖面仍不足、均等化程度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消费的发展。尚有约19%的城镇就业人员未参与城镇职工社保,城乡居民社保的待遇水平显著低于职工社保。社保体系均等化程度不高,不仅直接影响了不同群体的消费能力,还通过影响收入预期间接制约了服务消费的发展。保障水平较低的群体需要为未来的养老、医疗等支出进行更多的储蓄准备,首先被压缩的就会是服务消费。

三是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服务消费潜力有待释放。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实际休假时间较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消费的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我国2023年企业职工年度工作时间要较OECD国家均值高出48%,较人均GDP与我国相当的墨西哥也要高出约9%。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实际休假时间较短,我国文旅等服务消费往往在春节、国庆等假期“爆发式”地集中释放,季节性波动过强。这给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如果可以优化休假制度,或许可以平滑服务消费需求释放节奏,提高服务消费供给效率。

四是流动人口城市化仍有较大空间,流动人口服务消费受到制约。服务消费需要人口集聚,且家庭化特征明显。当前流动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的城市化程度不足,是制约服务消费发展的重要结构性因素。根据估算,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流动人口是地级以上城市的1.1亿流动人口,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种与家庭的分离状态严重制约了流动人口的服务消费需求,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随迁至常住地,在常住地无障碍地享受入学教育、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权利。随着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家庭单位完整城市化,其服务消费需求可能会出现显著跃升。这种“家庭整体进城”带来的服务消费增量远超单个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可以构成服务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五是部分服务领域存在供给短板,未能充分满足消费需求。养老服务方面,养老床位稳步增长但总体供给量仍显短缺,同时空置率较高,或反映服务质量和可接受度有待提高。旅游住宿方面,部分中小城市、乡村旅游点交通接驳不畅,数字化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住宿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不足。高品质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康养旅游产品等细分市场供给相对薄弱,同质化竞争激烈,难以匹配消费升级需求。文体娱乐方面,以体育设施为例,我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2022年只有2.6平方米,美国、日本分别为1916平方米,差距明显。

统筹发力推动服务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需求端刺激消费的政策转向服务消费。2023年以来,财政政策积极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等消费品消费获得较好支持。但考虑到目前政策支持的耐用消费品使用周期较长,可能已经透支一部分未来的耐用品需求,下一步继续提振消费,应推动“以旧换新”政策从商品补贴逐步转向服务消费补贴,这些消费正是当前拖累整体消费的主要部分,消费券、消费补贴等鼓励消费的手段应注意向服务消费倾斜,以获取更大的政策效果。

二是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增加国资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提高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缩小与城镇职工的差距,降低其预防性储蓄需求、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当前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距较大,虽有缴费因素,但二者的财政补贴力度也有差别。应着力缩小两类社保参保人员的财政补贴差距,如果将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月均财政补贴(约180元),提高到城镇职工所享受补贴的70%水平(约560元),则需要的资金规模约8000亿元。可加大国资上缴财政力度再专项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提高社保体系均等化水平,降低居民尤其是未参与职工社保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需求,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三是加快推进大中城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能够与家庭成员在工作地团聚,是服务消费提振的重要基础条件。应重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多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促进流动人口的真正城市化,释放其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消费需求。

四是注重发挥公共投资力量,补齐服务消费供给短板、提升服务质量。应顺应人口形势变化,增加优质养老床位供给,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发展智慧养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应大幅增加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服务内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均等化;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这些服务领域供给存在公共性,社会力量难以独立承担供给任务,公共投资应发挥引领作用,配合、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些服务供给领域。

五是优化服务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放开文旅、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并强化监管,促进优胜劣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应完善养老、医疗等服务领域准入政策,优化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粤开志恒宏观)

2.2025年夜经济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2024年,我国夜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推动消费增长和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到2024年底已突破3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0%2024年全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达到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原本仅属于街头巷尾的热闹喧嚣正逐步向商业综合体涌动蔓延。在新一轮夜经济持续升温的有力推动下,除了传统的餐饮、购物和娱乐等常规夜生活项目,夜间文化消费也蓬勃发展,愈加热闹起来。

①南京德基广场:24 小时商业模式引领夜间消费升级。南京德基广场以24h”商业新模式破局,构建多元化夜经济业态矩阵。餐饮业态方面,负一楼多家美食店延时营业至24:00,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夜宵选择;购物业态创新推出无人零售模式,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或线上小程序选购商品,实现“线上下单到店自提”的便捷消费体验。娱乐休闲业态包括德基艺术博物馆,作为全国首个365天常态化夜间开放至凌晨的博物馆,节假日延时到凌晨三点,每晚平均吸引近万人前来参观体验,馆内展出如传世古画《金陵图》、百余位东西方艺术巨匠的真迹杰作等珍贵艺术品,借助前沿数字技术,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夜间文化体验,2025年一季度,博物馆累计延长开放时长突破600小时,夜间接待量近90万人次,夜间时段带动的相关消费达到同期消费总额的35%


②把夏天的夜交给昌平:影视IP赋能夜经济新场景。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局于2025628日在昌平回龙观?首开LONG街开启了“把夏天的夜交给昌平”主题夜经济系列活动,活动将一直持续至831日。作为昌平区夜间经济3.0 升级版的首发站,该活动亮点十足。在联合热播剧《长安的荔枝》打造的2000㎡沉浸式唐风街区里,贵妃夜宴、岭南烟雨、长安东市烟火、西市胡姬酒肆等经典场景被 1:1 复刻。同时,活动实现双城联动,西安博物院文创、华清文创等西安本地网红文创品牌携千余件产品来到现场展售,西安百年老字号餐饮同盛祥、德懋恭等也空降现场,让游客无需远行就能领略西安文化魅力,品尝地道西安美食。此外,90分钟沉浸式唐风主题秀精彩上演,汇聚了诸多顶尖团队,以顶级演出经验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唐风视听盛宴。首开LONG街还推出了全域场景再现、超千平米古装主题区+5大历史互动打卡点、《打工人的唐朝剧本杀》等20余项互动项目。

Let's北京·夜京城2.0:数字化驱动夜间消费新生态。活动聚合超万家商家、10万个商品,平台为选出的3000余个夜间消费专属商品提供专项补贴。商圈方面,联合王府井、西单、五道口、五棵松等七大商圈,举办优质商家政府颁奖仪式及抖音商圈商家经营沙龙,设立城市实景直播间,开展明星达人专场直播与商圈超好逛直播,并布置商圈专属店铺物料,每个商圈还将结合音乐节或啤酒节,落地特色营销大事件。在抖音上线“逛吃北京”主会场,用户可挑选商家商品,带活动话题发布打卡视频推荐店铺和商品。用户线上团券并到店消费时,使用抖音“点亮”门店功能分享消费轨迹,为商家带来更多曝光,带地址发布打卡内容还有机会获得“分购”机会,此外,用户可以在团购商城页面的“超值团”板块搜索“夜京城”关键词选购特惠套餐。并且号召用户“跟着音乐逛吃北京”,联动奇遇海音乐节、汽水音乐北京站等音乐 IP,携手众多博物馆探寻周边吃喝攻略,联合泡泡玛特城市乐园(POP LAND)开启“乐园吃喝玩乐创新计划”。(加得商业)

3.Labubu,全球年轻人疯抢的“中国奢侈品挂件”

“北美人近期出门状态,遛Labubu!” 从洛杉矶凌晨三点排起的长龙,到伦敦门店因抢购爆发的混乱斗殴;Lisa、泰国公主、Rihanna、贝克汉姆将Labubu当做潮流配饰。它在TikTok吸粉30万,限量款价格被炒至5倍天价,成为横扫欧美亚的新一代“社交货币”。

①“九颗牙怪娃”引发的现象级狂热:全球疯抢的“社交货币”新王。Labubu在美国几乎是一夜爆火。七麦数据显示,425日,泡泡玛特APP首次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日内跃升114个位次,并连续两天保持第一,同时跻身免费总榜第四名,创下中国消费品牌历史最佳成绩。此次让Labubu一路从泰国火到了欧美市场的根源,是泡泡玛特在4月底发布的“Exciting Macaron(心动马卡龙)” LABUBU 3.0系列。该系列一经发售,线上平台就秒售罄。作为北美线上首发渠道,TikTok Shop直播间的2万个新品上线即秒空,带动直播间8小时卖出150万美元(约1078万元)的单场GMV。根据泡泡玛特官网显示,在美国和英国市场,该系列仅发售价格就要高出国内一倍以上。在二手平台StockX 上,Labubu隐藏款单个盲盒炒价飙升至最高上千美元,溢价百倍,“年轻人的塑料茅台”称号实至名归。


摩根大通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将Labubu 被视为“下一个Hello Kitty”。分析师认为,LabubuHello Kitty在角色风格和商业模式上非常相似,正迅速崛起为新一代超级IP,并且搜索热度上已超越Hello KittyGoogle Trends数据显示,Labubu的搜索热度在20255月超过了Hello Kitty)。摩根大通预计,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的销售额有望从2024年的3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140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其作为超级IP的巨大潜力。

②解码Labubu的爆红密码:从“怪小孩”到全球顶流的三大引擎。事实上,Labubu诞生已有十年,这一IP隶属于中国香港的插画家龙家升创作的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系列。2019年,泡泡玛特从香港插画家龙家升手里签下了这一系列IP,但起初并未大火。在2022年与2023年,THE MONSTERS系列的营收只有2.63亿元与3.68亿元;转机发生在2024年,该系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726.6%Labubu之所以成为全球顶流IP,首先是其颠覆性的魅力,“怪”即是吸引力。其次是明星效应与时尚破圈,从潮玩到奢侈品搭子的趋势引领。其次是明星效应与时尚破圈,从潮玩到奢侈品搭子的趋势引领。


③全球化战略:向东南亚市场求增量,向欧美市场求品牌力。首先是赋予灵魂。作为“顶流明星”,Labubu不仅拥有个人社交账号和专属单曲,更频繁“出席”各大盛典,被赋予顶流明星般的待遇。小红书“LABUBU有九颗牙”的官方社交账号如今已坐拥7.7万粉丝。在线下乐园打造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加深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感。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将Labubu及精灵天团打造成核心互动角色,通过“Labubu之歌”、“精灵啦啦操”等线下活动创造现象级话题,深化粉丝情感连接。


其次是,在进军海外市场的策略上泡泡玛特的本土化破壁做的十分成功。先是通过全球知名大IP联名,打响在当地的市场知名度。此前进军东南亚市场时,泡泡玛特就曾与小黄人、三丽鸥等全球知名IP进行了联名,在知名IP带火泡泡玛特后,顺势推出了CRYBABY哭娃系列。进军欧美市场,泡泡玛特沿用了这套逻辑,以MollyLabubu为主,通过与迪士尼、哈利波特等国际知名IP联名,为线下门店持续引流。在门店陈列中将迪士尼衍生品与联名产品放在显眼位置,借助本地人喜闻乐见的IP形象打响本土市场知名度。

成功登陆欧美市场对于泡泡玛特的意义,除了在营收数额上的直观展现,更重要的还在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毕竟全世界多数知名奢侈品牌都发迹于欧美市场,倘若泡泡玛特能在高手林立的欧美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将为中国潮玩品牌全球化进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商业价值来看,海外业务的全速前进也为泡泡玛特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相比较于国内市场,海外业务毛利率要更高,也是泡泡玛特重要的利润增长点。2024年泡泡玛特海外市场毛利率高达71.3%,中国内地市场的毛利率为63.9%。而根据泡泡玛特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的港澳台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38.9%。三年时间泡泡玛特海外营收从4.54亿营收飙升至50.66亿元,涨幅高达十倍,已成为泡泡玛特的新增长引擎。(新品牌研究所)

商务动态

1.武昌再添大型商业体,将于年内开业

武汉滨江天街将于年内正式开业,届时300余个品牌将揭开神秘面纱。2020年,武汉滨江天街项目落地武昌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包含17万方商业体以及武汉101、滨江国际两栋超高层塔楼。“该项目按照‘P1+’级别标准建造,是龙湖集团在全国最高标准天街。”工作人员介绍,开业后市民不仅可以在商场内270度俯瞰江景,1.3万方的外围绿地公园更将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商场46层之间,一面22米高的“望江窗口”已安装完毕。透过玻璃幕墙,奔腾不息的江水尽收眼底。作为武汉首个自带1.3万平方米绿地公园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武汉滨江天街就像“长”在了大草坪上。商场前的绿地公园规划有樱花大道、水环大草坪和无动力儿童乐园等多样化的休闲区域。(大成武昌)

他山之石

1.上海:2025上海数字生活节正式启动

614日上午,“2025上海数字生活节”启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网购商会发布了“2025新品进万家 精品盛典”活动,18个重点企业围绕“智享生活、外贸优品、品质直播、数字商圈、数字服务、数商兴农”六大重点活动板块发布了特色主题活动。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发布首批上海共享直播间,为加快实施《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面向直播电商基地和机构征集了可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服务的直播间,首批30个共享直播间直播场景丰富、软硬件设施齐全、配套服务完备,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上海现有的直播间存量资源,可为各类直播活动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本市直播保障要素。①惠享购物狂欢,开启消费盛夏。淘天、美团、得物围绕AI产品、家电以旧换新、国货潮品等推出超值购物优惠活动,爆款商品限时秒杀,梯度满减优惠叠加满足不同购物需求,家电焕新补贴叠加平台优惠,空调、冰箱等更享免费送货安装服务;②智享消费生活,激发服务升级。京东、饿了么推出外卖免单、抽奖、折扣等优惠,夜间专场延长配送时间,宵夜美食满减优惠,满足夜猫子的味蕾需求,新老用户奖励金,更有明星来助阵;抖音发起“乐活上海”线上话题,探索餐饮、休闲娱乐混搭消费组合,激发创意消费新玩法;③乐享文娱票务,悠游暑假之旅。携程携手上海博物馆及全国文博景区,重磅推出“法老寻非遗”全国行;春秋旅游多渠道推出秒杀、盲盒旅行、积分翻倍等活动,打造线上618狂欢大促;④畅享数字服务,引领新消费潮流。大华虎城商圈标志性消费场景IP“大华夜巷”全面换新,老上海风格融入数字赛博新元素,启幕“城中夏日汇”。翼支付“AI+提振消费”推出旅行助手、AI购物助手等AI应用,通过便捷直播让AI走进千家万户。豫园股份携手国创动画IP《天官赐福》推出联名系列产品,开启东方美学与新生代国风跨次元联动。(上海商务)

2.成都:召开“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新闻发布会

6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新闻发布会。为让广大市民群众和海内外游客乐享实惠、畅游蓉城,成都以“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为主题,在6月至8月特别推出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

成都将推出系列世运购物特惠活动。在春熙路等重点商圈商街策划“世运进商圈”,以AR/VR互动、运动市集等形式打造丰富的世运体验场景;推出“成都逛街计划”串联起“IFS大熊猫”“SKP生机塔”“东郊记忆成都墙”等商圈地标,让市民游客一边打卡城市美景,一边畅享消费乐趣。

成都将推出美食和服务消费体验活动。在都江堰、青白江、简阳、彭州、崇州等多地同步开启“食尚蓉城”成都啤酒音乐嘉年华,以啤酒为媒、音乐为伴,打造沉浸式餐饮消费新场景;推出了10条美食体验路线及100家推荐商户,欢迎广大市民游客漫步街头巷尾,解锁舌尖上的“千面成都”。持续开展服务消费季,推出“动漫游戏产品展销” 、“天空奇遇记”低空飞行体验等活动。

成都将推出夏日文体消费活动。丰富夏日夜间消费场景,策划“世运版”夜游锦江,推出特色夜市和街头表演;打造灯光球场、中超联赛“第二现场”、24小时健身房等夜间体育消费场景。联动8个县市新城推出纳凉消暑周边游路线,策划“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成都四时·乐游天府”等文旅消费活动。

此外,为迎接全球游客,成都推出了票证迎客、专线礼客、服务待客、入境便客4大全城悦客行动,以城市温度礼遇国内外宾客。开展票根赛证迎客,成都将推出“票根经济活动及优惠清单”,梳理近160余家餐饮、住宿商家及景区景点,在重点赛事、展会、演艺活动期间开展凭票凭证享优惠活动。(成都商务)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