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商务动态
2024年第24期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7月5日
【政策发布】
1.武汉:发布新政 每年新增品牌咖啡、茶饮门店100家
日前,武汉市商务局先后印发《关于促进武汉市咖啡和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2024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咖啡茶饮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明确武汉将引进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咖啡、茶饮品牌,持续优化咖啡、茶饮企业营商环境,新增一批品牌店,打造一批形象店、旗舰店,推动打造“咖啡+茶饮”之都。到2026年,全市每年新增品牌咖啡、茶饮门店100家。重点工作任务如下:①实施咖啡、茶饮网点“增量”行动。支持品牌咖啡、茶饮门店入驻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东站以及天河机场,积极协调站内出发及到达层优质点位向企业开放。支持品牌咖啡、茶饮门店入驻4A及以上旅游景区、三级甲等及以上级别医院,力争实现咖啡、茶饮门店覆盖率达50%以上。对上述成功入驻的品牌咖啡、茶饮企业门店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导品牌咖啡、茶饮门店入驻市内高校以及市级、区级大型体育场馆;②实施咖啡、茶饮门店“提质”行动。支持品牌咖啡、茶饮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各类门店,鼓励企业探索开设24小时店,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扩大经营规模。支持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开设一批面积达到一定标准的高品质门店,推动打造城市旗舰店。支持企业与各大知名品牌IP联动,开发联名主题产品,推动打造品牌形象店。支持企业与老字号、国货潮品联动,推出城市限定特色产品,打造品牌特色店。鼓励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等多种经营模式,整合门店网点资源,促进提升门店经营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新增品牌咖啡、茶饮企业门店给予资金支持;③实施咖啡、茶饮企业“赋能”行动。鼓励传统零售、餐饮等企业拓展咖啡、茶饮业务,依托自有供应链渠道,与自身经营网点相结合,探索开设咖啡、茶饮门店,打造咖啡、茶饮品牌。鼓励咖啡、茶饮企业拓展多元化经营,与武汉老字号、武汉伴手礼等国货潮品、文创产品相结合,丰富销售产品品类,创新打造亮点产品。引导咖啡、茶饮企业探索线上线下“全域融合”,拓展到店自提、电商零售、商超零售等新场景、新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④营造良好消费氛围。联动武汉各大咖啡、茶饮门店网点,开展商文旅体融合的主题促销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消费促进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依托武汉国博中心等各大展馆,支持举办武汉咖啡与饮品展等咖啡、茶饮主题品牌展会。围绕大学校区等年轻人聚集场所,策划开展“咖啡+茶饮”主题文化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咖啡拉花比赛等活动,为咖啡、茶饮爱好者和从业者、投资者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支持设立“咖啡+茶饮”流动市集,鼓励企业在公园、步行街、展会展馆、赛事场馆等人流聚集区灵活设立流动经营点位,营造“满城咖啡香”氛围;⑤持续优化经营环境。推动打造咖啡、茶饮文化特色街区,对在特色餐饮文化街区、商圈、开放式公园以及有条件的开敞空间,在不影响周边居民和单位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有序开放咖啡、茶饮门店“外摆位”限制,拓展商品和服务展示空间,提升消费体验。(长江日报)
【商务视野】
1.中国6月经济形式分析
内需方面,居民消费偏弱。主要体现在:①6·18零售表现不佳。星图数据显示,2024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和直播平台销售总额达7785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综合电商平台售总额达5717亿元,同比下降6.9%;直播平台销售额2068亿元,同比增12.1%(去年同期增长27.6%);②电影票房低位运行。6月以来(截至29日),全国电影日均票房约0.7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3亿元;③乘用车销量同比负增。据乘联会统计,6月1-23日,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下降1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16万辆,同比增长3%。乘联会预计,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75.0万辆左右,同比增速-7.6%。乘联会终端调研显示,6月中旬整体车市折扣率约为-23.2%,较上月同期的-22.2%再度扩大一个百分点。然而,价格的下探并未带来终端人气及销量的显著回升,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降价后的观感也逐渐钝化,以价换量刺激效果有限。(钟正生经济分析)
2.2024下半年武汉即将开业商业体
从7月到年底,武汉新商场还将“集中开花”,既有地标性的重奢级购物中心,也有聚焦青年的潮流时尚中心,拉满期待。
①武汉SKP。2024年武汉最值得期待的商业项目一定非武汉SKP莫属。武汉SKP自传出签约消息后,就备受全行业及武汉消费者期待。有别于其它商业体奢侈品单独门店布局,武汉SKP创新改革,将结合当地的文化、城市特色,在保持SKP原有的理念下融入更多创新和全新高品质消费场景,带来全国首发“高奢街区+独栋门店”,树立高端商业新标杆。
②武汉汉街万达。项目拟于2024年7月26日开业,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央文化区核心区域,紧邻楚河汉街第三街区,由25个编钟型的流线建筑簇拥成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31万㎡,分为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内部不仅首创结合编钟造型的“流动的音乐”动线,更引入“日月星辰”“海洋天堂”“大千世界”三大主题,以音乐自由流淌的空间形式,结合光环境打造超现实的体验空间。
③M758。项目拟于2024年8月开业,以先锋潮流为基调,结合“日咖夜酒”、年轻态消费社群等新形态体验主题,引导武汉城市商业对前沿先锋生活方式的探索。
④国创汇购物广场。项目主题概念定位为“公园式·原生态·城市微度假”,由MALL和街区组合,通过聚合公园生态景观、开放式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国际办公、高端住宅在内一系列场景业态,打造“微度假目的地”。目前,国创汇最大主力店——山姆会员店,已于2021年10月开业。
⑤武汉嘉佰汇。项目拟于2024年10月开业,定位“城市新生活方式倡导者”,以“POD+TOD+COD”(基于公园城市、轨交城市、文化城市 )多元创新商业开发模式,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轨交城市理念和文化城市理念的有机融合。
⑥武汉季佳PAI。项目致力于打造武汉年轻化潮流购物中心,以“无限π”为主题,融入当代青年消费及娱乐方式。整体设计外立面摒弃了刻板建筑概念,取材质感金属外观,不规则户型轮廓。内部空间打造沉浸式围合空间,环绕主轴业态,形成立体环形动线,夯实年轻人喜爱的逛吃一体化。
⑦武汉河之洲HAN ZONE。项目面朝汉江,内有三条主街、三处中庭,再以公园点缀,构建出与“洲”字契合的美好意境。商业街区整体采用连洲式布局,细分出“自然之洲、灵感之洲、浪漫之洲、烟火之洲、不眠之洲”5大主题街区,分别突出“动感户外、艺文策展、沉浸社交、邻里生活、夜娱玩聚”5大业态组团,在汉阳开启日有声色、夜有霓灯、年轻新潮的生活方式。(赢商网华中站)
【商务动态】
1.武汉在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排名第五
7月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日报社国际传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武汉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全面开花,成为创新发展高地,名列榜单第五位。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汉、成都、南京、广州、西安、重庆。(商务微新闻)
2.汉口北数字化管理平台 2.0 正式上线
6月29日,汉口北数字化管理平台2.0正式上线,该平台依靠数字赋能,实现汉口北品质服务全流程精细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场景更多、用户体验更好,覆盖了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等全服务场景,电脑端、手机客户端均可在线办理业务,有效提升汉口北租赁、物业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新平台同步引入租赁合同电子签章,租户可以在线签订合同、查看账单、消息、通知并在线及时反馈问题等,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停车费、水电费缴纳、物业报修等服务。同时,平台对每间物业进行网格化管理,精心构建租客标签画像,通过数据分析、资源分析、租客分析等大数据工具,提高决策准确性,提升运营效率并推动管理创新。(汉口北)
【他山之石】
1.北京:申报2024年老字号传承发展项目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申报2024年老字号传承发展项目的通知》。主要内容有:①支持老字号门店建设。一般类门店新建或改造资金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若申报企业为零售或餐饮企业,且新建门店类型符合《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发布2024年度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首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则参照首店政策标准支持,其中零售企业按照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最高50%,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餐饮企业按照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最高20%,最高给予50万元支持;②支持老字号提升数字化水平。开展直播销售、直播场景化改造、直播软硬件及相关信息化设备购置方向项目,资金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③支持老字号保护传承。支持老字号博物馆、品牌馆、传承人工作室、品牌展厅等新建或改造,鼓励挖掘、宣传、展示老字号文化、技艺。装修改造、软硬件设备购置资金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④支持老字号开展产品创新。支持老字号进行新产品及文创产品研发,形象包装升级;支持老字号跨界合作,与其他品牌联动开发蕴含传统文化或时尚元素,满足当代需求的产品。装修改造、软硬件设备购置资金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⑤老字号集合展示空间建设。鼓励打造老字号集聚区,支持建设或升级改造老字号集合店。装修改造、软硬件设备购置资金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北京市商务局)
2.上海:启动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7月6日将启动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策划推出“7+58+X”共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为境内外消费者提供多元消费场景。筹备内容如下:①7项具有较强国际引流效应的标杆活动准备就绪。“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City Walk Pro 上海城市体验季、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首届上海国际电音节等首次推出。还有第35届上海旅游节、2024“上海ATP1000大师赛”,是ATP在亚洲举办的最高级别的网球赛事;②58项商旅文体展联动重点活动将渐次展开。包括展览展会18项、商业活动15项、体育赛事12项,文化演出9项、旅游节庆4项。其中,今年首次举办的有8项,分别是:CLE上海国际创意品质生活节、上海杨浦啤酒节、“永恒的巴黎圣母院”展览、Blue Man Group蓝人秀上海驻场演出、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展、“卡地亚 Trinity系列100周年展览”以及香奈儿创始人大型生平回顾展;③暑期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各区和市场主体积极响应,组织或者开发“上海之夏”特色活动,目前正在筹备的活动已有35项。比如“‘艾贝尔之梦’法国光影大巡游”、“GREAT100意大利风土名庄大展”、光明之城首映典礼、、欢乐谷EV电音节、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上海崇明站)、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上海潮生活节等活动。此外,为更好的服务境内外旅客,上海推出了“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智能活动排片表,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I GO Shanghai爱购上海”即可进入查询。(上海商务)
3.深圳:2024黄金内湾消费季暨暑期促消费活动来了
6月至8月,多部门联合举办“2024黄金内湾消费季暨暑期促消费活动”,活动以“1+4+3+7+9+10+4+5+N”的体系开展,即围绕“深中同行,悦享盛夏”的主题,结合深中通道开通热点,聚焦暑期消费热潮,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共同举办1场深中城市礼巡游记,梳理“深中联动活动、暑期学生活动、城市特色福利、城市新供给”4大亮点特色;发布3条深中特色消费路线和7条暑期研学路线。重点活动有:①聚焦“黄金内湾”消费。组织深圳机场、深圳手信、欢乐港湾、山姆、壹方城、前海HOP天地等深圳重点企业及品牌商家,开展“深中同行购”主题活动。围绕“双城巡展、深中交流、便享服务”,联动深圳、中山品牌企业及自媒体达人,推出“深中”城市礼巡游、黄金内湾畅玩计划、“从‘深’出发,畅享湾区”便享生活消费季等消费主题活动;②聚焦文商旅消费。组织深圳华侨城、福田星河COCO PARK、壹方天地等重点商圈以及京东、移动、华为、荣耀等深圳企业、品牌商家,开展“悦夏畅享汇”主题活动。围绕“璀璨夜经济、暑期盛夏、绿色消费”,推出大学生暑期优惠季、黄金内湾夜享盛惠、大湾区国际啤酒节等消费主题活动。联动深圳各购物中心、商超百货、品牌商家,举办露营节、运动嘉年华、潮流市集、宠物市集、美陈IP展、音乐会等各类缤纷主题促消费活动,营造“深中同行,悦享盛夏”全城玩逛消费氛围。(深圳商务)
4.西安:发布《西安市支持培育商贸企业达限纳统应统尽统工作方案》
近日,西安发布《西安市支持培育商贸企业达限纳统应统尽统工作方案》。重点内容如下:①分类推动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入驻商户达限纳统。鼓励引导新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收银、统一核算的模式进行招商运营,形成单一市场主体并纳入限额以上统计。支持现有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探索实施经营模式转型优化,采取品牌自营、商户联营、统一收银核算等方式,逐步扩大自营联营规模,依规纳入限额以上统计。支持管理运营方对短期内无法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入库纳统的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优先引进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积极培育指导场内商户达限纳统、应统尽统;②鼓励贸易活动单位成立独立法人企业纳统。鼓励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服装、农产品等生产加工企业产销分离,新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线上线下销售企业,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对在我市实际经营,但未在我市注册独立法人资格的外省商贸企业分公司,推动其变更登记,在我市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纳入限额以上统计。鼓励有对外经营活动尚未独立注册的机关、学校、企业、医院食堂等餐饮单位,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纳入限额以上统计;③支持消费连锁品牌达限纳统。鼓励全国性品牌连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销售结算总部,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单位,纳入限额以上统计。鼓励我市品牌连锁企业将经营门店设立为分支机构,统一核算并达限纳统,做大总部经济;④加强电子商务招引培育纳统。积极推进优质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入驻我市,加大对全国知名直播电商企业、电商平台企业、电商运营服务企业及电商孵化、直播项目的招引力度,支持其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将自营业务独立核算并纳统。积极对接传统电商平台、社区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外卖餐饮平台,全面了解平台内我市市场主体及经营情况,鼓励平台商户在我市成立法人单位,支持产销对接,推动达限纳统;⑤给予新入库企业政策激励。对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采取自营联营方式,统一核算并纳统,纳统当年年销售额(批发、零售、餐饮累计数)在5亿元以上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租赁型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引进和培育场内商户达限纳统给予奖励,每年新增纳统单位20家(含)以上的,奖励50万元;新增10(含)—20家的,奖励30万元;新增5(含)—10家的,奖励20万元。对生产企业注册独立法人贸易单位并纳统,纳统当年年销售额(批发、零售累积数)在5亿元以上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生产企业设立零售业务分支机构并纳统,纳统当年年零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年零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全国性品牌连锁企业在我市设立法人单位并纳统,纳统当年零售业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餐饮业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300万元奖励;零售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餐饮业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我市品牌连锁企业将经营门店设立为分支机构统一核算并纳统,纳统当年零售业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餐饮业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300万元奖励;零售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餐饮业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全国性电商平台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将自营业务独立核算并纳统,纳统当年年网络零售额达到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我市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互联网零售或批发企业,入库后一季度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的,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电商平台企业培育平台商户达限纳统给予奖励,每年新增纳统单位20家(含)以上的,奖励50万元;新增10(含)—20家的,奖励30万元;新增5(含)—10家的,奖励20万元。对月度新增入库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零售业、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给予20万元奖励,企业免申即享;对年度新增入库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零售业、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给予5万元奖励,入库后一季度实现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增长10%的,给予叠加5万元奖励。对新增入库企业给予达限增长奖励,对批发业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月度新增入库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批发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年度新增入库企业,入库后一季度实现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增长10%的,给予50万元奖励。(陕西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