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
天气高温高湿的特点
给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提供了绝佳的繁衍环境,
使食源性疾病进入了一年中的高发期。
为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使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
特做出如下提示。
一、注意防范致病菌污染
沙门氏菌,容易污染肉、禽、蛋、奶及其制品,感染后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大肠杆菌,容易污染生肉、蛋制品、海鲜、蔬菜、水果、冷荤凉菜等冷食类食品,感染后会出现腹痛、腹泻。
椰毒假单胞菌,容易污染高温高湿环境下发酵的米粉、河粉、凉皮、玉米面、薯类等淀粉类制品,以及久泡的木耳、银耳,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对人的肝、肾、心、脑等造成损害。
李斯特菌,它耐受低温环境,常潜伏于冰箱里的食品中,感染后会发热、肌肉酸痛,严重者导致脑膜炎或败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容易在肉类及其制品反复加热降温过程中滋生,感染后会引起腹痛、腹泻、胀气等症状。
蜡样芽孢杆菌,容易污染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炒饭、隔夜剩饭,食用后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影响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
二、加强餐饮环节风险防控
注重人员健康管理
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要确保员工持有有效健康证,每日开展晨检并记录情况,不安排感染诺如病毒等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患者上岗。要求员工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严把食材采购关
选择正规供应商,查验供货方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留存进货凭证、检验报告等,实现食材溯源。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材以及变质或过期食品。
科学分类储存食材,做到生熟分开、干湿分离、先进先出。严格控制食材贮存温湿度,防止食材变质。定期清理库存和检查设备,做好清洁与消杀工作。
规范加工制作过程
食材泡发要注意时间,食品处理要清洗彻底。刀具、砧板等用具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烹饪时务必烧熟煮透,凉菜在专间或专区制作,做好的餐品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三、做好餐饮商家比对选择
● 外出就餐要慎重选择就餐场所,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较好、工作人员服帽佩戴整齐的餐厅。
● 就餐时注意查看食物是否烧熟烤透、食材是否新鲜。
● 外卖点餐注意选择评价好、有“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商家,收餐时要检查包装封签、菜品温度色泽味道,确保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