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简称“服博会”)在汉盛大启幕,这也是该博览会连续第三年在武汉举办,展览展示面积2万平方米,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成就。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虽然目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以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加速推进,中国服务贸易迎来“黄金发展期”。
房爱卿会长介绍,2006年至2024年,我国服务外包规模从13.8亿美元增至3138亿美元,增长了227倍;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从13.84亿美元提升至16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0.4%;我国服务外包主体从500多家扩展至86301家,增长了171.6倍;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由不足6万人猛增至1696.5万人,增长了281.7倍。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达30535亿元(约4351亿美元),执行额 22197亿元(约 3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仍是增长的重点,合同额15737亿元(约2238亿美元),执行额11626亿元(约16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8%。
中国服务外包不仅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 (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4657亿元、1858亿元和5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79%和13.0%。其中,KPO以5111亿元的执行额和13.0%的增速继续领跑,凸显我国服务外包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成效;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同比增长17.3%,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显著。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在开幕式上表示,数智化时代,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和竞争力将快速提升。
“从服务外包供方看,数智化技术赋能服务外包分工颗粒更细、创新成本更低、个性化连接更便捷、多方协同效率更高、服务规模和范围更大,服务外包适应更多产业更多场景。”江小涓说,从服务外包需方看,数智化时代技术迭代迅速,制造产品更新频繁,用户对产品交付一揽子服务要求高,全生命周期内需要服务持续升级。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模型、智能体的出现,使更多高知识高智能服务进一步向外包模式发展,外包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迭代速度快速提升,相比传统内部服务的优势和竞争力继续显著提升。
上述《报告》称,目前,中国服务外包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格局。
武汉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拥有武汉自贸片区、三大保税区等一批高质量开放平台。近年来,武汉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武汉服务”和“武汉制造”品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7.5%,离岸、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分别年均增长15.9%和25.4%。2024年,武汉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500亿元,今年上半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0.3%,服务外包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相较于往届,本届服博会涌现出更多积极变化。一是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以及RCEP成员国等约3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发包商和行业机构参加。二是技术引领特色明显,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企业占比超过60%。
活动现场,武汉传神语联展示一款精致小巧的AI多功能翻译机。该公司副总裁石鑫介绍,该翻译机支持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即时互译,具备离线翻译、拍照翻译等功能,可轻松放置于手机背面等处,使用者能随时与外国人流畅沟通。
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地理信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武汉大学科技园集中展示基地企业最新成果和产品,包括湖北施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星地融合定位芯片、武汉天际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立体监测工作站等。
“服务外包产业是人才智力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武汉作为科教重镇,可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教人才资源支撑。这也是服博会连续三年在武汉举办的重要原因。”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当下,武汉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五谷”并起,相信通过服博会这样的国际化平台,湖北定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领域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