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进程还在加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的22%,60后、70后相继大规模进入退休期,“银发红利”凸显。调查发现,社区在适老化业态与为老服务方面存在诸多短板,成为居民痛点难点。
在9月19日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介绍,商务部秉持商务为民理念,促进家政服务与养老服务互动发展,把为老服务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为老服务扩容提质。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作为试点选取、建设、评估的重要考量因素,补齐为老服务设施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依托社区商业中心、街区,打造一批“银发金街”,通过引导各类为老服务业态适当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效应,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更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引导“小修小补”、老年用品店、老年美容店等业态合理布局,鼓励商业设施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鼓励餐饮企业、物业、公益慈善组织等发展老年餐。支持设立医疗辅具与适老家居体验馆。支持对商业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置爱心座椅、无障碍洗手间等,便利老年群体购物消费。
更好满足品质生活需求。依托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老年社交的会客厅。因地制宜设立书店、社区影院、微高压氧舱、理疗康复馆等业态。设立银发旅游列车、邮轮旅游、旅居康养宣传点,让老年人更舒适便捷地追寻幸福生活。
更好满足精神生活需求。鼓励社区开设声乐、舞蹈、摄影等课程,定期举办讲座、主题沙龙,培养并丰富老年人爱好。鼓励社区商业企业设立“适老化”岗位,让有意愿的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精气神更足,更有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研究制定‘银发金街’相关标准,为各地建设工作提供指引,推动各地打造500条‘银发金街’,一步步绘就社区老年生活的美好愿景。”李佳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