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重磅政策:市场“新”机来了!
最新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重磅政策:市场“新”机来了!
2025-11-0117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之后,首次纳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一个重磅政策文件。将带来哪些市场机遇?
据了解,场景是重要且稀缺的市场资源,是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的新型政策工具。比如,在智慧住宅领域,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能源技术,将家庭设备全线联网、智能控制,创造出健康、舒适、低碳的个性化居住新场景。此外,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能源等领域也会创造更多可培育的新场景。
△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低空经济展区吸引观众。(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出台实施意见是为了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促进技术跨界融合与资源跨界共享,大幅拓展和提升场景的功能、体验和价值,进而推动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具体来看,通过场景开放,减少对新业态、新领域的制度约束,开放一些受到监管限制和未被开发的场景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允许各类企业参与到新场景的建设中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应用深度转化。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天津市多模态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澄表示,此次部署,精准切中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痛点,将“场景”从产业应用的“末端环节”提升为技术创新的“前端引擎”,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当前,部分创新成果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导致很多科技产业仍停留在概念期,很难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就是要让新的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同时实现科技商业化,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侧重于供给端的变化,往往需要需求端的扩张予以配合,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拉动迭代。”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有利于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应用环境,实现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科技创新的充分对接。
在此之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等特色场景,形成全国性战略与地方特色发展相结合的政策矩阵。
从全国来看,多地已经在推动开放公共场景、发布创新产品目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措施。比如,今年5月,浙江省嘉兴市发布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打造100个应用场景、实施1000项技术攻关、推广10000项新技术产品的量化目标。这些场景主要覆盖了关键的先进制造产业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环保等民生领域,比如“重大工程智慧巡视应用场景”“智能临床研究型病房应用场景”等。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刘澄表示,“硬件+软件”双驱动的场景培育体系,可以着力破除科技场景的落地障碍。在硬件层面,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为场景应用提供物理载体;在软件层面,法规制度的支撑能够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热情。
一些重大领域推出一批新场景,吸引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这些领域的场景项目建设,实质上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放宽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提供参与的机会。实施意见有望加快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等新型要素规则创设,这都将有效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更深层次上降低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有业内人士分析:“总的来看,实施意见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