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发布《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到2026年,武汉将实现街道(乡镇)幸福食堂、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点、小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这就意味着备受武汉市民期待的社区食堂终于要大范围普及?!
武汉为什么要建社区食堂?
武汉为什么要建社区食堂?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老龄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78万人,占总人口的2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3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20%,就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湖北省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五位。
图片来自国民经略侵删
而湖北省会武汉更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
早在2019年,武汉全市户籍总人口达到906.40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94.25万,占总人口数的21.43%。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3.58万,占总人口的14.7%。
截至2023年底,武汉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18.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05%,比全国21.1%的老龄化率高出1.9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武汉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适老化基础设施亟需建设,而养老助餐更是首当其冲需要建立的重要服务之一。
社区食堂成“香饽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衣住行对于老人们来说需求或许都不高,唯独“吃”是一个难题。有些年龄大且行动不便的老人,连下楼买菜都有困难,更别提自己做饭了。另外,老年人胃口也比较小,做饭的量不好把控,剩饭剩菜也是烦恼。
社区食堂的建设就成为了武汉市政府为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提升其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推进的民生工程。
早在2018年,武汉市就出台《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把助餐服务作为“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核心服务项目和重要服务内容,着力解决社区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吃饭的难题。
自此,武汉市开始探索建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就餐服务。
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也重点提到要在社区中配建包括食堂在内的服务设施。
据统计,目前武汉已建成的社区食堂数量达到了168家,多数分布于三环内中心城区。
据了解,武汉多数社区食堂因省心方便、价格实惠、健康卫生而深受居民的青睐。
硚口区汉正街道永茂社区食堂,三荤两素10元,还能送餐上门;
江岸区劳动街道惠中社区幸福食堂,老年人可凭老年证享受七折优惠。同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理发、修脚、药物管理、测血糖等;
黄陂区盘龙城瑞泰社区食堂,菜品最低只要3元,65岁以上老人享受8折优惠,每天有600多人前去就餐;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社区食堂不仅仅为老人们解决了吃饭难题,对于年轻人而言,开伙做饭费时费力,再加上消费理念的转变,社区食堂也深受年轻人欢迎。
也难怪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收到了众多居民的留言呼吁,希望在自己小区附近建设社区食堂。
适老化改造有补贴
除了吃饭难题,老年人的居家生活中,各类场景都有可能遇到难处,为了精准解决好困扰居家老年人的各种“小问题”,武汉各个行政区在今年以来大力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据了解,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共15项改造内容,包括卫生间等区域铺设防滑砖,如厕区安装扶手,蹲便器改坐便器,安装智能门锁等。
根据要求,参与改造家庭至少进行6项改造内容,可选择套餐形式改造,也可根据自家情况选择所需项目改造。改造金额满3000元的,政府给予补贴3000元。比如,某家庭选择了3999元的改造套餐,政府会补贴3000元,该家庭只需支付999元就可进行适老化改造。
目前,武汉各区都有部分小区纳入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范围,想知道自家小区是否在试点小区名单,扫码进群获取更多信息。
另外,想要参与改造的家庭可选择线上或者线下进行报名。
线下的话可前往社区居委会填写《居家适老化改造申请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房产证或租赁合同、同居证明等)。社区居委会审核通过后,专业人员将进行上门评估,制定改造方案并签订改造协议。改造完成及情况公示后,街道办事处按相关流程将补贴发放至个人账户。从申请到改造完成,最快只要5个工作日。
线上的话,扫描上方二维码进群,我们把报名入口发送给大家。注意,今年的报名截止时间是2024年12月31日。
据悉,东湖高新区在近期完成了首批12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该区今年计划完成10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以下是适老化改造前后对比图,大家可进行参考。
图片来自安居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