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商务动态
2024年第44期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11月29日
【政策发布】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
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的新增长点。为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①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推动数字订购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经营主体;②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③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加强数字领域安全治理。(中国政府网)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健全和优化管理标准规范,支持企业商业化创新应用。促进物流平台经济创新发展,鼓励物流技术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为中小物流企业数智化赋能。推广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无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创新规模化应用场景。方案还提出,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大宗商品精细物流工程,实施“新三样”物流高效便捷工程,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打造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政府网)
3.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具体内容如下:①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的企业,无需向海关办理出口海外仓业务模式备案;②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手续。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和企业对企业出口清单申报前,跨境电商企业或其代理人、物流企业应当分别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向海关传输交易、物流等电子信息,无需传输收款单电子信息;③扩大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在上海、宁波、厦门、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海关等12个直属海关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④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在北京、天津等20个直属海关(无武汉)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允许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退货商品跨直属关区退货,退货商品应当退至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中国政府网)
【商务视野】
1.“花香”如何成就茉莉奶白?
10月18日,茉莉奶白在澳大利亚悉尼开设了首店,开业首日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了近2.8万澳元,售出超过3500杯。紧接着,10月25日,茉莉奶白在旧金山湾区开设了其在美国的第二家门店,首日销量突破4000杯。仅三天时间,GMV就攀升至8.2万美元。
今年十月初,茉莉奶白就宣布完成了由阿里本地生活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融资。这是新茶饮领域今年唯一一笔亿元级的融资。茉莉奶白为何要积极扩张海外市场,又是制定何种策略成功吸引到阿里的?
①差异化的关键:最懂茉莉,也最懂情绪。茉莉奶白的品牌灵感源自经典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张伯丞认为,茉莉花茶本就是根植于国人文化基因中的超级IP,是现制茶饮中用量最大且认知最为普遍的种类。尽管当时的市场上已有花香奶茶,但尚未有一个品牌专门主打花香品类。为此,品牌采用了“东方白花+鲜奶”的产品策略,并取了个巧,将“茉莉”同步内置于品牌名称中,以期绑定“喝茉莉花茶就找茉莉奶白”的认知。
茉莉奶白的产品线包括花香鲜茶、花香茗茶、花香果茶和花香云顶四大系列,价格集中在15-20元之间,定位中端价格带市场。品牌基于国人文化基因的定位,传递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活方式,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一花一茶一香一色,狠抓嗅觉经济和眼球经济。茉莉奶白的审美,落地在「东方摩登美学」。在产品包装上,茉莉奶白以简约的茉莉花瓣图案、精致的3D压纹包装及色彩变化等细节设计,建构了一个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东方文化韵味的世界。
茉莉奶白在其官网表示,品牌致力于通过“微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坚持实现“时尚感的联名”。也因此,茉莉奶白偏好与高时尚调性的IP或香薰品牌如闻献、ENABLE合作,推出定制香卡、香氛、香薰等,以此深化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时尚定位。节日营销方面,茉莉奶白也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调性。比如在最近的万圣节节点,当其他品牌推出冰箱贴等常规商品时,茉莉奶白则推出了万圣节主题的耳钉和脸贴,以此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视线,展现品牌的独特性和时尚感。
③坚定选择“海外开花”,长期愿景是成为世界级品牌。目前,茉莉奶白正在营业的门店有825家,预计年底将达到1100家或1200家。和其他动辄门店数上千家的新茶饮品牌相比,可以说冷静且克制。据茉莉奶白透露,去年品牌收到一万多份加盟申请,但最终只签了一百多位加盟商。茉莉奶白超过50%的店铺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而霸王茶姬在一线城市的店铺比例仅为9.84%。这表明茉莉奶白更侧重于高端市场的布局。茉莉奶白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策略是“一线原则”,即聚焦于经济水平偏高的地区,并没有进行下沉式抢夺。目前,茉莉奶白已成功在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澳洲悉尼和泰国曼谷开设分店,未来还计划拓展至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洛杉矶等国际市场。
如今,资本对茉莉奶白的大手笔投资,除了认可茉莉奶白的商业模式之外,或许更在于看到了茉莉奶白作为一个新茶饮品牌的深层价值——它不仅代表了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还是新时代下中国文化和美学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象征着一种全新的审美趋势和生活态度。(新品牌研究所)
2.梳理多家房企商业的最新产品线
今年以来,部分商业地产玩家打造的“产品线”陆续传出新内容,太古地产也于近日官宣了,内地首个“太古坊”将落地北京颐堤港;龙湖商业、华润置地、绿城商管等玩家新产品线的首个项目也已浮出水面。在产品线布阵上,银泰商业宣布旗下“in77”正式升级为高端产品线,将加速全国商业布局;保利商旅旗下产品线全部焕新升级为“时光系”。
①龙湖集团。去年8月,龙湖集团还官宣了全新活力街区品牌欢肆——由“公寓+1-3万㎡”的街区式商业混合而成,目前,该品牌已落地上海江桥、南京天曜城、合肥和杭州四地并启动招商。拟定最先亮相的龙湖合肥欢肆,将以全新“蒙德里安”格艺设计场景,打造“中央绿岛”“城市露台”“城市橱窗”“HS-Market欢肆市集”四大亮点景观场景,坚持日咖夜酒、精致烟火、社交友好、松弛乐活、兼具调性与个性定位。
②华润置地。从已经入市的项目类型来看,华润置地目前已形成了“万象城”“万象汇”“万象天地”三大商业产品线的战略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华润置地第四条产品线的首个项目——位于东莞的万象滨海购物村已浮出水面,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街区商业+购物中心两种模式组成,将打造精品奥莱,计划于2025年开业。
③绿城商管。绿城商管划分出都市型高端购物中心“GT PLAZA”、区域型购物中心“青悦城”、社区型购物中心“青悦里”三大产品线。青岛GT PLAZA(首座GT PLAZA)与宁波北仑青悦里将在年前迎来开业。其中,青岛GT PLAZA定位为“精致美好生活新场域”,将持续打造首发、高时尚度、高潮流度的品牌体验。宁波北仑青悦里,集别致、品质、港湾与社交属性于一体,力求焕新宁波北仑精致生活。(和桥机构)
3.商场街铺化,会是未来吗?
这几年商业难做,而在不少商场眼里,竞争对手不只是其他购物中心,还有周围的街铺。从前,购物中心是降维打击,是从资金和运营能力,都没有可比性的两种模式,但现在,随着品牌的交融度越来越高,消费者所谓体验感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购物中心开始模仿街区,开始"街铺化"。但如此一来,"盒与街"的边界就慢慢模糊了,竞争变成了混战。
①商场是集体的个性塑造,街区是个体的野蛮生长。首先,街区的本质,除了建筑形态,内核是社会活动形成的街道。街区里自然生长的街铺形态,和人为刻意制造的所谓开放式街区形态,内核完全不同,结果也必然有差别。
举个典型例子,深圳万象天地·里巷的成功,是深度理解深圳、理解时代性的功底。这座一切都很新的城市,除了城中村,就是跳跃式的商业、和地产、和城市规划一起飞速发展,没有循序渐进和摸索,没有什么单位集资房楼下的社区进化论,没有先发展起来的街区迭代,只有直接进入钢铁森林连锁化。这里的消费者,见过世界,但没有机会在自己的城市商业里看到世界,里巷则是某种程度补足这种理想化。
②街道自带的松弛感和熟悉感。瑞安集团的FOODDIE SOCIAL系列是一场商业人伟大的前瞻实验,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洞察,但波折的三代产品故事,也反映出现实的残酷。第一代产品,在上海新天地南里的三楼,这个改造的空间,通过铺位和摊位强制联动东西侧,融入理发店、风物零售,当时鼎鼎大名的泰安门团队也入驻做了快闪,上海顶级的大菜小做,开业的时候引发一波热潮。很快,第二代产品到了太阳宫,最大的变化,是注重层高挑空了,自然采光充足了,动线更像一个垂直感的街区集市。
最新的鸿寿坊,是第三代。开出来到现在,很上海也很符合想象中的上海,没有放弃的是FOODIE SOCIAL的社交、原生态、互动轻质概念,不断更新和妥协的是顺应人对这一类产品的天然想象,就是需要自然的街区感,更开放融合,簇拥但不局促的小空间。
③挖街铺,成了购物中心的招商传统。本质上,传统购物中心是标准化、是稳定,从前打品牌被看见复制,现在去接触没长好的潜力股,所谓的扶持大多鸡肋,更多是拔苗助长。例如最近两个很火的品类,一个是国产小众香氛。从国外化妆品垄断的局势,到观夏横空出世,小众香氛突然就被带入了大众视野,虽然这个行业一直有人做,但多数都是渠道和线上,能够支付线下高额的成本和供应量,是少见的。这些国产香氛香水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不是只是其他品牌抢,还要和街区里的集合店抢,和百货销售抢,和他自己的线上生意抢,因此许多品牌走不出来,只能留在街区。一方面是一开始主理人没有去设计符合购物中心转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某些购物中心,也没有真的多欣赏品牌,只是希望有个当下有热度的"漂亮脸蛋"热热场。类似的,还有很多小的烘焙和咖啡西餐品牌,我们甚至享受他们在小巷子里柳暗花明的探索感,但没有一个消费者去了购物中心,七弯八绕找一个品牌不吐槽的,核心是内心的期待就是不同,哪怕同一个品牌你开在不同的地方,消费者就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和期待。还有一个是地方菜,从贵州云南菜、到湘菜东北菜,资本不断在孵化,从业者不断在创新,商场不断在引进。其实不是这几年小众地方菜火了,是地方菜走出来,在购物中心火了。往回看5~6年的传统商业世界,主流购物中心喜欢确定性,不喜欢前途未卜的潜力股,结果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购物中心又回头来找这些被排斥的街铺地方菜,但这些品牌生长的能力又不一定适合购物中心了,于是购物中心又让自己的加盟商和伙伴去做个这样的品牌。
拼命追每一个阶段性的风潮,在过剩时期,是购物中心活下去的能力,但也是多数购物中心一点点丧失话语权的原因之一。因此,购物中心仍需延续贯彻自己的基因和定位,不应过度的加密开发导致正常竞争失衡。(感性城市SCity)
4.山姆业绩“狂飙”
沃尔玛11月19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自然年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三季度营收为1695.9亿美元,同比增长5.5%,预估为1674.9亿美元,其中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4%至1680亿美元。利润方面,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2%至67亿美元,净利润增至45.8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58美元,预估0.53美元,同比增长13.7%。绩后,沃尔玛股价在交易中一度上涨4.5%,触及197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市场对沃尔玛近期业绩和未来增长潜力展现出较强信心。聚焦中国市场,沃尔玛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可比销售额增长15%,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25%。其中,山姆会员商店和电商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秋节期间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山姆会员商店和大卖场模式的线下流量也均呈正增长。
作为增长引擎之一的山姆会员店,三季度会员收入增长了22%,在华则毛利率增加,同时营业费用率录得下降。沃尔玛方面表示:将继续专注于发展像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这样的会员计划,增强客户黏性,推动可持续营收增长。同时,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山姆)门店在中国市场取得进一步发展。
山姆增长势头之猛,让其在中国成为一家尤为值得研究的现象级零售企业。模式上,山姆以“大店+前置仓”的海星模式进行业务拓展。产品矩阵的构建上,山姆秉持“宽SPU,窄SKU”的理念,即追求商品种类的全面覆盖,而在每一细分品类中则严格筛选,通常仅提供1至3款精品供会员选择,替会员完成了品牌与品质的预先筛选。一类行业观点是,与其说山姆的成功是靠商品与服务品质,不如说,山姆在国内中产心中成功种下了关于自己“渠道品牌”的信仰,类似“来山姆购物就能与追求品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精英阶层画等号”“只有来山姆才能买到高标准商品”是其持续塑造的用户心智。当然,除了会员制认知与品牌心智培育外,真正能够支撑山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仍在于: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缩减成本、提升效率,并提供具有差异化的高品质商品与较强竞争力的实惠价格。(零售商业财经)
【商务动态】
1.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11月26日,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下称中国贸促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商会等5家国际组织担任支持单位,匈牙利、湖北分别担任主宾国和主宾省。来自世界8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商学等各界代表1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共同发布了《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北京倡议》。
本届链博会展览展示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620家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涉及6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2%。(中国侨网)
2.2024武汉时装周圆满落幕
11月25日,2024武汉时装周在武汉落下帷幕。本届时装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指导,武汉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以“秘境×新生”为主题,吸引了20余位知名设计师和众多时尚品牌,共展出500余件作品。
武汉时装周作为武汉最具代表性的时尚事件之一,打破固定发布会日程,从前期预热到后续延展,无一不展示城市文化特点和时尚风格,将城市文化、城市地标、城市精神与时尚元素结合,不断擦亮城市时尚名片。自2024年11月起,武汉时装周在全城地标商圈设置分会场,延展时尚触角,联动武商MALL、江汉路步、民众乐园等各大商圈,组织丰富多彩的外场时尚创意活动,兼顾专业观众与大众消费,掀起全民时尚总动员,为推动区域商贸消费和城市经济发展引入新商业范式。
本届时装周还为不能前往现场的观众提供了线上直播间的平台,4场时尚秀让观众可以边看直播秀边下单购买,打开“即秀即买”的消费通道,单场直播峰值突破800万人次。(极目新闻)
3.2024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汉开幕
11月26日,以“智联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指导,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服务中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和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沈昌祥分别发布了《AI大模型赋能生物医药:转型与机遇》和《自主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31个典型应用案例。此外,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8所高校强强联手,正式发布了“紫东太初”大模型课程及实训平台。
论坛发布了数据要素合作伙伴名单,6家企业入选,将在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举行了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授牌仪式,12家新增理事单位、45家新增会员单位获得授牌,进一步推动产业联合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创新发展。(荆楚网)
【他山之石】
1.深圳:大湾区工博会开幕 2000余家制造企业亮相
11月26日,2024 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简称DMP工博会)在深圳开幕,2000余家制造企业携最新技术成果亮相,同期举办40余场前瞻会议论坛,作为制造业盛会,在深圳上演年度“高端工业大秀”。
本届展会聚焦数控机床、数控刀具、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塑胶机械、模具制造、精密零件、3D打印等制造领域,海天集团、华为、小鹏汇天、北京精雕集团、日本发那科等制造业知名品牌悉数亮相,涵盖中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典、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本届博览会创新推出“工业软件成果展”和“低空经济展”,着力聚焦3C电子、汽车、精密模具、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热门应用方案,打造覆盖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展会,打通上下游合作,使来自工业制造领域的买家及观众在现场收获高价值合作商机。(深圳晚报)
2.四川:印发《关于做好“16条”若干政策措施申报工作的通知》
近日,四川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16条”若干政策措施申报工作的通知》,激励政策涵盖消费新场景运营激励、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转企升规”激励等,具体内容如下:①消费新场景运营激励。对2023年、2024年度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运营主体,按其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开展促销活动实际投入的50%给予激励,每户最高不超过100万元;②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激励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规模和增速达到一定标准的省内商贸企业。2024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的批发企业,省级财政给予200万元激励;2024年零售额10亿元以上、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商贸零售企业,省级财政给予100万元激励;2024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营业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餐饮企业,省级财政给予30万元激励;2024年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或营业收入)300亿元、500亿元以上,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零售额(或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以上的电商平台企业,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③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激励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新增的符合相关条件的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鼓励商圈、商业综合体、连锁企业、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等转型升级,省级财政对采取自营、联营方式统一核算并首次达到规模的运营企业,按照销售额(营业收入)分档给予激励。其中,3亿元-5亿元给予200万元激励;5亿元-10亿元给予300万元激励;10亿元以上给予500万元激励;④“转企升规”激励。对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转企升规”企业户数增加的市(州),省级财政给予激励。“个转企”户均标准为0.6万元,“小升规”工业、服务业、商贸业企业户均标准分别为8万元、4万元、2万元。(成都发布)